“辽中县综合型园区、普兰店市标准化养殖园区、庄河市综合型园区、宽甸县标准化养殖园区、盘山县标准化养殖园区、兴城市工厂化设施养殖园区”。日前,辽宁省确定了首批6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这是该省发展现代渔业、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举措。
辽宁地处渤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强化质量监管、调整产业机构、加强品牌建设,该省渔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已成为辽宁社会经济的一大增长点。
全面发展
成效显著
近日,从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截止2013年末,该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已达1483亿元,增长10.6%。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04.8万吨,增长5.5%。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00元,增长5.8%。渔业出口创汇达到26亿美元,增长6.9%。
2014年,辽宁省渔业继续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着力加快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一是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加快推进长海县现代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上半年海水增殖放流已完成54亿单位,新增人工鱼礁示范区3处,已投入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健康精品养殖,发展壮大海参、对虾、扇贝、鲍鱼、海蜇、河蟹、河豚、鲆鲽鱼、杂色蛤、梭子蟹等优势产业。组织各地积极创建第九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实施水产优势品种引进更新与改良项目和渔业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全省精品养殖规模达到560万亩。
三是启动现代渔业园区创建工作,出台了《关于创建辽宁省现代渔业园区的指导意见》,组织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创建工作。确定了全省首批现代渔业园区6个。
四是扩大发展涉外渔业,本年度,计划新建远洋渔船82艘,预计10月底建造完工。上半年新增阿曼、斯里兰卡和几内亚等3个远洋渔业项目。全省共外派远洋渔船326艘。全省共有597艘渔船取得入渔韩国专属经济区水域作业资格。
五是扶持休闲渔业示范发展。认定了第一批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安排资金支持12家获得称号单位(不含大连)的示范宣传活动。组织申报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7个。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创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
强化水产品监管
提升品牌公信力
作为辽宁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年,为继续深化水产品质量监管,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突出抓好海参苗种整治、打击违法违规用药、加强重点时段监管、狠抓贝类安全、跟踪检查督导五点整治工作。
其中制定了《深化海参苗种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并于4月16日召开了全省深化海参苗种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统一印制了《致全省海参苗种生产者一封信》,全省累计发放5000余份。绥中县12名海参苗种养殖企业负责人联名给我厅回信表明支持态度。海参苗种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在品种上,以海参、大菱鲆、河蟹、对虾等主要养殖品种为重点;在区域上,以全省水产品主产区、主要捕捞区,近几年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检出率较高的地区;在对象上,以“菜篮子”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和名牌产地(品牌)、水产原良种场及历年抽检不合格企业(户)为重点;在项目上,海参、鱼、虾、蟹类以硝基呋喃代谢物、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为主要监测项目,贝类以大肠杆菌、贝类毒素和重金属为主要监测项目。
据统计,上半年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81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00余台次,检查养殖企业(户)1242家,发现问题80起,责令整改41起,立案查处3起,已办结1起。专项整治活动期间,全省共开展媒体宣传39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各类培训45场次,培训人数6871人次。
据了解,全年辽宁省共安排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计划2800批次。其中省级产地监督抽查1200批次,以我省主要养殖品种为主;市场例行监测430批次;捕捞产品监测150批次,以我省主要捕捞品种为主;风险监测900批次,以贝类、海参、河蟹、大菱鲆为重点;产地环境监测120批次,以无公害产地环境,贝类、河蟹养殖环境监测为主。
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各类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任务8次,监测水产样品1064批次。其中国家产地监督抽查1次,4个品种、105批次;市场例行监测3次,10个品种、150批次;捕捞产品监测1次,7个品种、51批次;贝类产品风险监测2次,2个品种、168批次;省级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1次,6个品种,590批次。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渔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公信力,辽宁省将渔业品牌建设纳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与渔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辽宁省渔业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意见》,2014年计划重点推出“辽宁十大渔业品牌”,并开展品牌推介系列宣传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全省拟列入十大渔业品牌品种原技术标准加入质量安全内容。
创建现代渔业园区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渔业厅于6月出台了《关于创建辽宁省现代渔业园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了全省现代渔业园区创建工作。计划到2020年底,全省建成20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包括现代海洋牧场、标准化养殖、工厂化设施养殖、水产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五大类产业。
日前,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全省确定了首批6个辽宁省现代渔业园区,分别为辽中县综合型园区、普兰店市标准化养殖园区、庄河市综合型园区、宽甸县标准化养殖园区、盘山县标准化养殖园区、兴城市工厂化设施养殖园区。
该意见表示,现代渔业园区是指渔业重点产业相对集中连片、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区。目前,我国沿海发达省份已相继开展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工作,对于促进渔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省是渔业大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在全国排第六位,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是建设渔业强省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分为专业型和综合型两种,专业型包括:现代海洋牧场园区、标准化养殖园区、工厂化设施养殖园区、水产精深加工园区、休闲渔业园区。而综合型则是由上述除海洋牧场园区外的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专业型园区组成,园区内建有以乡镇级为核心的示范区,边界明确,特色突出,具有典型代表性。
据悉,在监管方面,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实行属地化管理,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将立足渔业管理职能,加强对本辖区内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的监管。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园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出现问题,省厅将视问题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保留其称号;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创建活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进一步营造现代渔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县级渔业主管部门每年度对本辖区内的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的建设及生产经营活动等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推进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