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位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辽河平原的中间过渡带,属辽宁西部的低山丘陵区。全区呈现长矩形,中轴斜交于北纬42°10′和东经122°00′的交点上。东西长170千米,南北宽84千米,总面积10445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高,东北低。辖海州、新邱、清河门、细河、太平五个市辖区,彰武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口192万。阜新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初步探明有38种矿藏,矿产地228处。其中煤的储量较大,资源储量达10亿多吨。石灰石、珍珠岩、膨润土、花岗岩的储量也十分丰富,萤石、硅砂、沸石的储量居辽宁之首,黄金储量尤其可观。
经济阜新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带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风多雨少,为半干旱地区。太阳辐射,光照条件优越;降水和热量虽少,但分配较好;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形成和积累。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总土地面积1536.7万亩,农村人口平均占有土地15亩。每个劳动力担负耕地14.4亩。各种自然资源丰富。据阜新煤田的形成,以及在阜新、彰武两县、细河区出土的披毛犀牛骨等化石证明,在远古时期阜新地区森林茂密,水草肥美,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阜新地区很早以前就是东北少数民族游牧生息之地。农业生产活动有悠久的历史。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考古发现的原始时期的大量石刀、石镐、石磨盘、石磨棒等农业生产工具,充分证明;远在76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的居民就已经开始应用简陋的石制工具,从事艰苦的原始农业生产。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增长15.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 亿元,增长70.6%,增幅居全省首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6亿元,增长27.3%,增幅高于全省10 个百分点;直接利用外资6412 万美元,增长2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0 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35 元,增长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
“三大基地”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持以项目为先,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6 个。竣工投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77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
“三大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煤化工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备受瞩目的大唐阜新煤制气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巴新铁路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重点控制工程进展迅速。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风电项目完成投资48.2 亿元,并网发电72.5 万千瓦,330万千瓦项目签约落地。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不断发展壮大,产值增长28%。
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引进项目169个,总投资124亿元。液压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引进项目突破100 个,产值实现翻番。现代皮革产业集群奠定良好基础,8个项目开工建设。家具研发制造产业集群扎实推进,24 个项目开工,10 个项目竣工投产。铸造产业集群快速发展,7 个项目投产,产值增长50%。氟化工产业集群产值增长75%。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液压装备产业化基地、全国首家“承接转移· 中国制革示范基地”、中国北方家具研发制造基地和国家特色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市。
工业经济在逆境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 亿元,增长19%;实现利润5 亿元,同比增盈3.4亿元。83户停产企业相继恢复生产。工业用电量增幅居全省第四位。
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规模以上企业新增92 户,达到395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5 户,达到45户。阜矿集团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非煤产业比重达到36.9%,玄武岩连续纤维、膨润土开发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阜新发电公司实现减亏3.6亿元,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太克液压、华通管道等39 户企业销售收入增长50%以上;阜新双汇、大金公司等16 户企业上缴税金超过千万元。德尔公司年产汽车动力转向泵120 万台,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30 个,完成投资80亿元,增长1倍。力迅年产400套风电一体化控制器等2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超懿热电锅炉改造等16 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深博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竣工投产。“三沟”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县区经济快速发展、贡献突出。预计县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8%、80%和30%,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增长26%。
阜新市招商局
联系地址:阜新市四合路34号-2栋
联系方式:0418-28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