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委发【2007】5号
在新的发展时期,沈阳市委、市政府对我县发展陶瓷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建设1000条各类陶瓷生产线和中等规模城市的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集群建设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继续举全县之力,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压奋进,大力提高我县陶瓷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巩固和提升“东北瓷都”在东北地区的统领地位,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最具发展活力的陶瓷产业基地。
二、总体目标
采取超常发展措施,通过5年左右时间,建设各类陶瓷生产线1000条,将“东北瓷都”建设成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汇各种陶瓷为一城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陶瓷产业基地,产品实现由法库制造向法库创造的转变。将法库县城建设成为中等规模城市。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规划体系
1、完善法库城市发展规划。按照建设40万人口中等规模城市、成为沈阳新城区的总体目标,围绕法库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法库新城总体规划和各项子规划。
2、完善产业规划。到2012年,建设建筑陶瓷300条、卫生洁具50条、日用瓷150条、艺术瓷100条、工业瓷100条、特种瓷30条、其它陶瓷及配套270条,共计1000条各类生产线。
3、完善区域规划。首先,在现有陶瓷产业区域内,拓展发展空间,将原规划的10、8平方公里拓展到16平方公里,以建筑陶瓷为主。同时加快产业区、生活区、商贸区、文化区建设。其次,在辽河经济区(以工业瓷为主)、物流经济区(以日用瓷、卫生洁具为主)各规划2平方公里建设陶瓷产业园区,为陶瓷产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4、完善资源规划。以大资源的理念对我县及东北三省的陶瓷原料作进一步勘测与调查,整合内外部资源,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新要求、新布局,加强供水、电力、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尚屯水库引水和中水回用工程,保障水源供应;实施输变电新建扩建工程,保障电力供给;实施园区道路和专用线建设工程,提高物流能力;实施绿化工程,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6、完善安全和环保规划。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大型集中煤气供应站,扩大煤层气供应量,推广清洁生产;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扩大生态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工业垃圾处理厂,提高利用废料加工环保砖生产能力,实现变废为宝。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确保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
1、建设省内县级一流医院。结合陶瓷产业发展实际,与中国医大四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模式、服务理念,对县中心医院进行改造升级,开设与陶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科系,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2、建设市级一流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是改造存量,提高办学水平。完成高中扩建工程,并与东北育才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引进育才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育人思路等,使其跨入省级示范高中行列;改善二高中的办学条件,争取在两年内将其打造成市级重点高中;改善镇内3所初中、3所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吸引增量,提升档次。将十间房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成与育才合作的学校,引进育才建筑风格、教学理念、管理机制以及教学流程。引进民营资本与育才合作建设1所幼儿园,达到育才办园标准,打造育才品牌。
3、建设陶瓷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争取上级投入和教育资源整合筹措资金,建设容纳5000名学生的陶瓷职业技术学校,面向法库域内外招生,为陶瓷企业培养技术工人。
4、建设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业学校。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以引进民营的沈阳国际技术专修学院为载体,联合景德镇陶瓷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轻工学院等高校,设立专科、本科,为陶瓷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5、建设公共研发与检测平台。研发平台:依托现有的陶瓷产业研发合作单位,与孵化器建设相结合,建设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计划于2008年末完成,到2010年达到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在某些技术领域达到国际水平。检测平台:沈阳陶瓷检测中心计划于2007年末投入运营,以世界领先的陶瓷检测技术和设备为陶瓷企业服务,为申请陶瓷名牌产品奠定技术基础。依托公共研发与检测平台打造区域品牌和驰名商标。
6、建设陶瓷会展中心。建设风格独特、具有现代艺术性、能够承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举办的大型商务、经济洽谈、贸易展览、信息交流、电子商务等活动的多功能陶瓷会展中心,承载每年一届的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会。
7、建设配套住宅。在周地沟村、团结街两侧、镇内棚户区改造区、开发区内村屯改造区、滨湖新区等处,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发建设占地200万平方米的不同档次配套住宅300万平方米,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住房需求。
8、建设星级酒店。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投资商开发建设4家以上星级酒店,满足域内外客商消费需求。
9、建设物流平台。铁路方面: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引进投资者改造现有货场,扩大现有铁路货场存储能力和运输能力;按照陶瓷产业长远发展要求,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公路方面:2008年完成铁朝、沈康高速公路法库段工程;2010年完成辽宁中部环沈阳高速公路法库段工程。做好从包家屯粘土矿到经济开发区的陶瓷原材料运输专用线大修改建工程和东北绕城公路建设工程,加强公路网的管理与养护。
10、建设融资平台。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规模,注册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恢复工商银行法库支行,力争再引进2家金融机构到法库设立分支机构;争取1—2家陶瓷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11、建设陶瓷博物馆。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一个凝聚历史、展望未来、弘扬文化的国内一流多功能综合性场馆,立足“东北瓷都”发展历程,展现中国及世界陶瓷发展史。
12、建设休闲游览中心。按照“先进性,国际化”的发展定位,在全面启动东北亚财神文化园的同时,规划建设企业家服务中心、水上观光等休闲旅游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扶持政策
1、土地政策。按投资规模以合同方式确定企业使用土地规模。土地性质为国有,投资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方式为出让,出让期50年)后,由受益财政在项目建设期内奖励给投资方一定额度的标准厂房建设补贴。
2、财政政策。一是对进入法库陶瓷工业区域投资建厂的陶瓷生产企业,在税收方面,属于出口的陶瓷产品,按国家税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内销的产品,参照国内其他地区陶瓷生产企业税收征管办法对待。其中,企业全部产品为自主品牌的,并按照规定足额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自投产之日起5年内,按折合后的标准每条线每年奖励18万元(人民币,下同),用于安全、环保和科技投入。二是对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陶瓷配套企业,自企业投产之日起,连续5年享受财政奖励政策。前3年由县财政按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中县级留成部分100%予以奖励,后2年按50%予以奖励。三是在沈阳市政府对陶瓷生产企业的奖励政策有效期限内,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环境保护达标基础上(主要是酚水、二氧化硫、粉尘、烟尘),享受沈阳市有关贴息扶持政策,经市有关部门认定后,按固定资产投入5%给予奖励。四是对获得国家级名牌、国家驰名商标的企业,每项奖励100万元;对前5个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每项奖励30万元;对前5个获得市级名牌产品、市级著名商标的企业,每项奖励5万元(不兼得)。
3、收费政策。进入法库陶瓷工业区域的企业,在基本建设和生产经营期间所发生的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
4、服务政策。一是经济开发区、辽河经济区、物流经济区三个区域管理委员会负责为进驻企业协调办理各种审批手续,并实行跟踪服务。二是对进入法库陶瓷工业区域的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有关部门进入企业检查或执法,制定工作预案,由管委会统一安排,经县政府批准后进行。特殊情况须经县政府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并由各区域管理委员会统一安排。三是法库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进入法库陶瓷工业区域的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融资担保,并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流动资金上的支持。四是为进驻企业提供五通,即:通电、通路、通水、通电信、通有线电视,所有管线接到厂区外主干线。五是根据国内同一地区来法库投资的规模、品种和企业数量,按包片开发政策,在已规划的法库陶瓷工业区域内规划相应区域,集中建立特色陶瓷生产工业基地。六是对进入法库陶瓷工业区域的品牌企业和外资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由县政府研究决定。
(二)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各位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办主任兼任。各成员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实施本部门的具体工作。
2、明确责任。各部门要明确职责与分工,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科室和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3、跟踪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定期将有关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县委、县政府将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绩效考评挂钩。
4、优化环境。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软环境。以服务主导产业发展为中心,开展部门行风评议活动。对连续两年排在末位的县直单位,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对连续两年排在末位的中省直单位,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加大监察、督办力度,提高职能部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转变“上热、中温、下冷”现象,营造“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刁难者是罪人”的氛围。
5、营造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树立为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集群建设作贡献的典型,同时也要对阻碍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各部门要开展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集群建设的研讨活动,在全县形成一种“人人关心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事事促进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