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我市召开“8+3”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汇报座谈会。市委书记王德佳、市长于学利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6月以来,我市连续召开“8+3”产业推进座谈会,针对我市“8+3”产业发展存在的定位不明晰、分工不明确、跨产业相互交叉等问题,提出要把推进“8+3”产业发展作为工作落脚点和发力点,确立我市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在充分发挥我市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培育壮大全市发展新动能。“8+3”产业发展要做到有取有舍,明确企业分类和分工。同时对原“8+3”产业重新定义和分类,新的“8+3”概念主要对工业进行分类。其中,8为新兴产业,3为传统产业。在此基础上,要合理规划好产业园区,引导企业走进园区,抱团发展。要开展“划区、进园、护头、扩链”四大行动。对我市服务业也要重新定位,明确服务业当中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三到五个主导产业。
会议强调,提出重新定义“8+3”产业内涵,以及采取的四大行动,是我市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重要讲话和中央37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示范区的重大举措。新的“8+3”体系与“转身向海”、“五大工程”、“三城三河三山两环一带”、“基层治理1+6”等一系列举措,一并全方位构建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全面开放体系、区域协同体系、城市发展体系、产业升级体系、民生保障体系等,是我市谋划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科学的、重大的发展战略和中心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强调,这次重新定义或定位,不是人为主观上的臆断,而是根据客观形势、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所制定的。一方面,遵循市场配置原则。在确定全市重点产业和布局上,只是从规划、政策、指导等层面提出调整意见。同时也给各县(市)区预留空间发展。另一方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原则。按照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和省产业发展规划,有舍有取。准备新确定的8类新兴产业,不仅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延长产业链条的潜力,还要与建设辽西区域中心城市、智慧城市和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