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切换
新闻
一批重点项目落户 产业起跳,皖北驶上“快车道”
2020
06/22
09:07

在安徽与河南交界处,有一座人口稠密、贸易繁盛,曾有“小上海”之称的县级市——阜阳市界首市。 6月20日上午,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暨全省第六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这里举行。

重大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61个,总投资1285.2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307.8亿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11个行业领域,覆盖全省16个市。这其中,来自皖北地区的项目数占比达40%左右。

没有皖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启动之年。

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皖北崛起进程的重要抓手。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园区规模初具,一个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皖北,这个昔日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今呈现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振兴之势。

抢抓发展机遇,形成强劲合力

6月20日上午,在界首市田营科技园区南都大道北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一台台施工车辆整装待发,一块块展板图文并茂,勾画出各个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美好前景。

“网电通年产6GWh新能源锂电池项目,是南都集团在安徽界首的一个新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未来我们集团想在界首达到500亿元的产业规模。 ”安徽网电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铮说,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储能行业的领军企业,南都电源安徽集团公司以锂电与铅电产品为核心,打造两大产业闭环。尽管今年疫情来袭,但集团在安徽落地的几个项目效益都非常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新开工的网电通项目,借力新基建东风,相信建成后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重点项目是稳增长稳投资的有力支撑、调结构转动能的关键载体、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引擎。

“总的来看,这次集中开工项目个数较多,单笔投资额接近5亿元,制造业项目数大约占60%,皖北地区项目数比较多,占总数的40%左右。这批项目的集中开工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也为皖北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省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

加快皖北振兴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新形势下,皖北加速转型,驶入发展“快车道”。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涉及阜阳、淮北、亳州、宿州、蚌埠、淮南六市和六安霍邱、滁州明光、凤阳、定远四县(市),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建设好集聚区,是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赋予包括安徽在内的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职责使命,是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表示。

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皖北地区各市迅速行动,采取措施,积极作为,省直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细化配套措施,形成了共同推进集聚区加快发展的强劲合力。今年1月至5月,皖北地区44家各类开发区,实际到位亿元以上项目省外境内资金951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区域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4月和5月,皖北地区重点项目投资分别实现了14.8%和15.5%的增长。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已呈现出欣欣向荣、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内生动力

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在界首市,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日趋成熟。

6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走在长廊上,透过玻璃,能清楚地看到每个车间的生产运行情况。 “这就是废旧铅蓄电池全组分清洁高效利用的示意图,这边是金属元素如铅锭、锡锭、铜合金、铅锡合金,另一边是非金属元素如硫酸、PP/ABS塑料母粒等。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一节废旧电池所有可再生的资源全部回收利用了。 ”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总经理胡磊表示。

“你们可以做到进来一个旧电池,出去一个新电池,全部污染零排放吗? ”记者问。

“对,我们可以做到。 ”胡磊笃定地说。

2018年11月,华铂科技二期废旧铅蓄电池高效绿色处理暨综合回收再利用示范项目竣工。该项目是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1.16亿元。项目采用了国际先进、绿色、环保、高效的生产工艺及装备,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环保等级最严的废旧铅蓄电池绿色处理及综合回收生产线,金属回收率达99%以上。项目达产后,华铂科技的废旧铅蓄电池年总处理能力达到12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铅资源再生工厂。

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内生动力。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目前国内链条最长、最完善的循环利用产业集群。田营产业园形成了废旧电池拆解、铅冶炼及合金生产、电瓶壳粉碎再造、电池生产及废酸、碱渣、余热再利用的闭合式产业循环,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西城产业园形成了废铝材融炼、铝锭、铝板等产业链条,并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阜阳的商贸物流、亳州的中医药、宿州的鞋服纺织、蚌埠的电子信息和文化创意产业……皖北近年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以来,阜阳市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26个,总投资837.7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202.7亿元。其中,此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8个,总投资252.5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38.3亿元。 “抢抓‘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战略机遇,聚焦‘产业兴城、工业强市’,着力打造现代医药、现代农业、商贸服务业、文旅、纺织服装五大产业集群,壮大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能源化工、绿色食品五大特色产业,培育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楼宇经济、前沿新材料四大高成长性产业,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为打造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供坚实支撑。”阜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蓄积发展后劲,强化要素保障

日前,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在绍兴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会上,三阳电力等20余家企业有意向落户园区,意向总投资近30亿元。

“园区作为安徽省、合肥市、阜阳市,两级三方合作共建的省级开发园区,致力于打造‘阜阳南偏东,皖北小合肥’的发展品牌,未来大有可为。”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爱国表示,园区将以更加优质的投资环境和服务迎接各地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平台,是合肥支持发展的特别政策区、是阜阳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试验区。近年来,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及皖北合作共建园区考核中连续名列前茅,素有皖北‘小合肥’之称,是各位企业家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 ”省发展改革委皖北处二级调研员章节森表示。

疫情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压力,没有改变皖北经济社会劲道十足的起跳态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皖北发展,统筹谋划“6+2+N”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布局,出台推动皖北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协调衔接国家支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全力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皖北各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今年以来,“6+2”园区累计签约项目129个,协议资金284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经营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3.9%和8.6%。

“目前,皖北‘新十条’政策深入实施,支持集聚区加快建设的专项资金、预留发展空间、优化保障用地等措施落地落实。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与国家专项政策衔接后将一并付诸实施。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加强对接、加大力度、加快节奏,扎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努力将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成为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淮河生态经济带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以及重要的能源、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