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新区臻德化工10万吨/年废润滑油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建设。本报记者 刘立杉 摄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盘锦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坚持“早半步、强服务、抓大头、不放小”,大力推进3个超百亿美元的大项目实施,精准推进产业链项目开工复工和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畅通经济循环,有力有序有效促进经济企稳向好发展。
截至目前,盘锦市已开工复工重点项目26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7.3%、企业生产负荷总体达95%,农业企业复工率达99.5%,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复工率达99.5%。
思路“早半步” 精准施策稳投资
盘锦市聚焦产业链项目建设,超前研究出台系列政策,助力经济尽快回归正常状态,为企业复工复产、稳工稳产,赢得了先机,下好了“先手棋”。
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复工复产客观需要,盘锦市早在2月12日就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 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促扩大有效投资;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全力做好当前稳投资工作的通知》,形成要素保障等10个方面政策举措;3月19日出台《关于促进疫后经济发展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的意见》,在补足医疗卫生和城乡发展建设短板等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3月26日出台《促进疫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促进消费、提升服务业供给水平等方面明确了17项重点任务。
立足“强服务” 精准推进抓落实
盘锦市立足转危为机、化机为势,坚持细处着眼、细微入手、细节发力,创新“信息化手段+精准服务”工作方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做细任务分解。盘锦市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从“分、包、调、落、保、招、争”7个环节,按季度、按地区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分地区、分行业调度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把责任压实。
做细项目服务。针对疫情造成的工作不便,盘锦市进一步完善落实“链长制+项目管家+店小二”服务机制,创新形成“一个项目、一个微信群,一个市领导、一个企业负责人,一个县区项目管家、一个市发改委店小二”工作方式,对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建立包保清单,对468个县区级重点项目全部建立“项目管家”,切实把项目服务工作做细。
做细问题对接。盘锦市积极开展“两直、两减、一提升”专项行动,直通企业、直对问题,减少工作环节、减轻基层负担,为提升产业链项目建设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疫情期间,通过抓细服务企业和项目关键环节,采取信息化、“人盯人”等有效手段,梳理汇总66份企业诉求清单,向各部门发放14个问题解决清单,形成7期企业复工复产周调度报告,逐步夯实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疫情给复工复产带来的复杂局面。
坚持“不放小” 精准选商增活力
盘锦市坚持“抓大不放小”“围绕产业布局资源”,努力把握国家逆周期政策调节的“窗口期”,紧紧抓住产业链重塑的“机遇期”,推动产业链招商选商和现有企业扩能增产。
盯准产业链下游引进外资项目。他们积极推动兴福化工与世界最大的聚醚醚酮生产商英国威格斯公司合作,积极引导禹王无纺布有限公司引入沙特资金,开拓国际市场。
整合现有资源要素布局新产业。着眼疫情对粮食的供需影响,重新优化港口、铁路和现有大中小粮食企业布局。加快规划建设东北地区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同时发展大米多肽、阿魏酸、谷维素等粮油生物高科技项目。
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着眼疫情催生出来的新需求,积极引导“睦邻悠选”等“宅经济”,推动中蓝电子与华为合资合作,支持辽宁百思特达氮化镓半导体芯片、华益派特医用正电子显影剂研发和生产。一批新技术项目、新业态项目不断涌现,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疫情期间,盘锦市围绕大项目持续跟进配套产业链新项目、小项目和科技项目,海南宝盛等18个产业链项目签约注册。
一季度,盘锦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着重“抓大头” 精准布局产业链
盘锦市立足于畅通疫情后产业链循环,坚持抓住产业链的“大头”,通过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要素汇集,持续增强产业链系统活力。
抓“油头”延链。盘锦市紧紧抓住华锦阿美这个国家重大利用外资专班项目,在疫情期间采取网上会商等形式,完成了33个工艺包招标采购,带动相关下游企业对接精细化工产品产业链,千方百计拉长石化产业链“长板”。
抓“化尾”补链。盘锦市积极推动重点民营企业宝来集团与国际石化产业巨头宝来利安德巴赛尔公司开展合作。双方于3月6日通过“屏对屏”方式实现网上签约,计划共同投入120亿美元,加快建设高端聚烯烃及其衍生品生产基地,进一步补齐精细化工产业链“短板”。
抓“储气”强链。盘锦市与辽河油田在疫情前抢早完成了辽河储气库群项目合资合作,并以“绿色通道”方式促成辽河储气库群项目开工。项目整体推进并未因疫情延迟,为构建油气全产业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筑牢了盘锦油气全产业链的“底板”。
目前,在3个百亿美元级大项目牵动下,盘锦的经济保持充足动力,并带动众多产业链项目加快复工复产,实现了闭环运行、全链条联动。(王淼 记者 刘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