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2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着力突出这一主题,目的在于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压力,进一步认清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唤醒珍惜土地的意识,更新发展观念,切实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统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土地资源的能力水平。
历史的关键节点,往往极具象征意义。从1991年第一个“土地日”至今,全国“土地日”已走过了23个春秋,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主题反复出现过5次。这绝非简单意义上的重复,而是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一系列重要指示的现实要求。
土地,民生所依,疆域所存,国脉所系。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如何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如何落实节约集约优先的战略,守住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根基?如何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的方法,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道时代课题已经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居安思危,全面认清节约集约用地的时代意义
纵观我国社会改革、发展、建设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辽宁正步入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机遇期,这是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土地资源消耗强度最大的时期。居安思危,我们必须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坐标体系中,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扫描、透视土地资源现状,全面认清节约集约用地的时代意义。
节约集约用地,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部署。面对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并突出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必须珍惜每一寸土地”。所谓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转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的配备利用效率。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也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路径的战略部署。
节约集约用地,是国情省情的现实要求。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面积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1/3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之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市与农村争地、工业与农业争地、燃料与粮食争地、住房与庄稼争地的现象非常突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严峻。从辽宁看,“十五”期间,国家每年下达的新增用地指标皆有剩余,“十一五”以来全省用地量猛增,5年累计供地87188公顷,是“十五”期间的2.8倍。 “十二五”期间,辽宁步入加速发展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然而,长期以来粗放利用、宽打窄用、摊大饼式浪费土地现象仍较严重,一些城市盲目扩张,部分工业园区重复布局,致使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节约集约用地已迫在眉睫。
节约集约用地,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常言道,万物土中生。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没有土地就没有发展。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搞GDP至上,依赖出让土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模式,盲目投资铺摊子,大量占用城郊良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一些地区已经出现“发展缺规划空间,用地缺计划指标,补充缺后备资源”的困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不断强化,面对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历史使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重任在肩。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复杂的局面,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资源消费大国,在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是保障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节约集约用地,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
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涉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人民财产权利,连接社会民生福祉。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土地资产、资本属性不断显化和强化。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1年间,2500多万农民因被征地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今年600万套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应保尽保用地计划。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人地格局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政府、企业集体、个人之间的土地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土地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在这种情况下,高度关注土地资产和资本化背景下的经济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大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助和城镇居民保障房建设用地,增强土地管理的权益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保证土地政策真正惠及民生尤为重要。
历史和现实进一步表明,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子孙后代。土地资源,我们再也浪费不起一寸一方;节约集约,我们再也不能耽误一时一刻。
解放思想,构建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机制
在土地与发展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是一条我们不容回避而又必须选择坚持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很多地方还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和模糊不清的认识,阻碍着节约集约用地前进的步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向实践转化,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重破除“与己无关”的认识,制止流于形式的做法,跳出“单打独斗”的思维樊篱,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制度,使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由“一家管、大家用”向“大家管、大家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