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洋,朝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牛殿祥,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处长李勇介绍辽宁省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宋健: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当前,我省“飞地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对实现我省跨地区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洋先生,朝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牛殿祥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处长李勇先生,以上各位发言人将就我省推进“飞地经济”发展的工作举措、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典型经验作法向大家作以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我们请省发展改革委黄洋主任介绍相关情况。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洋: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多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一直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去年以来,省政府把“飞地经济”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2018年9月,全省首次“飞地经济”现场会在朝阳召开,拉开了“飞地经济”发展的序幕。
一年来,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发展“飞地经济”列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重点工作任务,以省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大力推广“飞地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立省级飞地园区72个,市级飞地园区107个,签约落地飞地项目超过1100个,总投资近1500亿元,“飞地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对我省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国务院办公厅对辽宁省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
下面,我简要介绍我省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辽宁省“飞地经济”发展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持续高位推动
省委、省政府实施“飞地经济”发展战略以来,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2018年,一军省长在朝阳、葫芦岛等市调研时,围绕破解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提出在县区规划建设一个“飞地经济”产业园,集中发展乡镇飞地项目,助力脱贫攻坚。“飞地经济”不仅有效推进了产业向园区集中、资源集约节约,更让乡村振兴找到了发展新路。以朝阳为例,工作启动以来,仅一年多时间,全市乡镇(街道)洽谈落地飞地项目457个,总投资478亿元。今年9月份,省政府在葫芦岛市召开第二次“飞地经济”现场会,总结工作,分析问题,推广经验。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凝成合力,持续深入推进全省“飞地经济”发展。
(二)齐抓共管,凝聚发展合力
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了“飞地经济”目标任务时限,并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定期调度各市飞地项目和工作情况。省直部门群策群力,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飞地经济”发展。各市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抓落实的责任分工机制。目前,全省已建立省、市、县、乡四级上下联动、厅局职能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体系。
随着“飞地经济”不断推进,各地区主动创新发展,“飞地经济”工作特色分明。沈阳市充分利用与北京市对口合作的机遇,聚焦北京产业外溢和转移,做好“北京-沈阳”合作招商引资产业园区项目承接。大连市制定了“飞地经济”考核办法,督促各县区加快推进飞地项目落地。抚顺市结合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了所属8个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规划及园区项目准入标准。本溪市重点依托泰州-本溪合作和沈阳经济区建设,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加速推动实施重大项目合作。丹东市按照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规划,设立了边境地区扶贫飞地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锦州市采取产业园区直接对接方式引进项目。盘锦市借助与无锡市对口合作共建契机,引入新能源电池及石墨薄膜生产等项目。营口市围绕楼宇经济发展,借用公共平台引进人力资源与商贸服务企业95家。铁岭市深化与江苏省淮安市对口合作,共同合作建设“淮安-铁岭”工业园。
(三)政策引导,明确发展方向
围绕推进“飞地经济”发展,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于2018年底出台了《辽宁省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人才、项目等方面提出13项具体政策措施,明确了合作与分享机制、考评奖励办法。新政的出台,打破区域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将因功能区位不同、资源环境制约、规划或产业配套限制等原因不适合在本区域(即“飞出地”)实施的项目,转移到承接区域(即“飞入地”)落户建设。通过建立“飞地经济”模式,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为项目“飞出地”取得利益分享,有效促进了各地区和各级政府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各市均制定了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沈阳、葫芦岛、抚顺、盘锦市、分别设立2亿元、1亿元、2000万元、500万元市“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贴息补助和奖励。
(四)夯实基础,助推项目落地
为发挥省级以上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省政府研究确立了第一批72个省级“飞地经济”园区,规划区域面积158平方公里,纳入省级政策支持和考评范围。目前,省级园区已签约落地项目600余个,总投资约1000亿元,省级园区已成为全省飞地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各市依托飞地园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合作战略,围绕延伸产业链引项目、抓招商,主动与其它地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随着项目加快落地,大连、鞍山、辽阳等市积极扩展飞地园区面积,提高园区项目承载力。
(五)促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各市明确乡镇飞地项目利益分享机制,调动乡镇抓项目、促发展的积极性,为乡镇发展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解决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有期盼无干劲的问题。阜新市预计今年对乡镇税收分成将突破亿元。阜蒙县务欢池镇引入化工项目投产后,每年税收分成将达1600万元,一个项目实现了当地财力倍增。葫芦岛市专门在经济开发区内划出1500亩土地,作为建昌县“飞地经济”园区,财政收入全部分给建昌县,有力促进建昌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下一步,省政府将全力推进和服务“飞地经济”,努力为全省经济发展搭建新平台、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
一是落实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类中央预算内投资及财政资金,支持飞地项目。用足用好省本级基本建设投资,支持“飞地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各市招商引资新落地项目建设。
二是创新合作机制。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不拘一格,大胆探索,支持各地与境外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各地与省外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助力辽宁经济振兴。
三是做好考核奖励。省政府将建立严格绩效考核机制,把“重、强、抓”专项行动的考核与“飞地经济”结合起来,将“飞地经济”工作落到实处。
以上是我省“飞地经济”工作情况的介绍,谢谢!
宋健:
感谢黄洋副主任的情况介绍。接下来,请朝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牛殿祥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辽宁省朝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牛殿祥:
2018年初,唐一军省长在我市调研时提出发展“飞地经济”的战略思想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落实。2018年9月全省“飞地经济”工作现场会在朝阳召开,更加坚定了我市发展“飞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朝阳来讲,抓“飞地经济”就是抓乡村振兴、就是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县域经济。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发展“飞地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突破口,作为实现“力争2020年GDP过千亿、财政收入过百亿”目标的重大举措,加大领导力度,加大调度推进力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保持了“飞地经济”较快发展态势。
一、取得的成效
(一)主攻京津冀引进飞地项目实现重大突破
坚持主攻京津冀、深耕京津冀,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落地开工飞地项目457个,174个乡镇场街实现飞地项目落地,覆盖率达到98.9%。年初以来,全市新落地飞地项目达到300个。总投资10亿元的德众科创机器人、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通美晶体、总投资4.5亿元的石墨烯纳米新材料等一大批高质量飞地项目落地开工,推动朝阳产业加速向高端迈进。
(二)乡镇已经成为朝阳抓招商、抓项目、抓发展的主力军
通过县乡“分灶吃饭”和发展“飞地经济”,乡镇抓招商、抓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由“等、靠、要”变成“想、闯、干”,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飞地经济”催动朝阳县域经济强势增长
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个县财政收入增长12.4%,收入增幅高于全省41个县平均增幅(6.1%)6.3个百分点,乡镇财政收入增长23.1%,增加18670万元,占5县财政收入增加36326万元的51.4%,乡镇已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四)“飞地经济”项目支撑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成长
坚持产业规划引领、链条式集聚、集团化引进,朝阳每个县区都初步形成了2个以上有自身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全市重点产业集群达到21个。如:喀左县重点培育装备制造、紫陶建材、半导体新材料、纸塑包装等4个产业集群,尤其以北京通美晶体项目为龙头吸引5家上下游高新技术企业跟进落地,有望形成一个100亿元的半导体新材料产业集群。
(五)“飞地经济”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1.规划建设“飞地经济”专属园区7个。按照省政府部署,7个县区分别在省级开发区内规划了1个3—5平方公里的“飞地经济”专属园区,全市7个“飞地经济”园区全部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飞地经济”园区。
2.坚持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平县通过“土地出让+PPP模式+整合自筹”的办法,筹措20多亿元,累计修建油路14条、48公里,新增地下管网192公里。目前,我们大力推广建平做法,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开发区,全市经济开发区累计修建道路174公里,架设电网115公里,铺设管网510公里,绿化278万平方米。同时将园区建设与新市镇建设紧密结合,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3.全面做好土地等要素保障。坚持节约集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相结合,高标准制定完善园区土地利用规划,确保满足“飞地经济”发展。比如,建平县开发区储备土地11宗,合计1785亩,完成土地调规3180亩,征地3300亩。喀左县开发区储备土地18宗,合计918亩,完成调规1800亩,征地1545亩。
二、主要措施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我们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飞地经济”五年规划(2018-2022年)》和《加快推进“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规划到2022年引进飞地项目总数超过1000个,确保所有乡镇实现自给自足。与此同时,统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乡村振兴产业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与“飞地经济”园区规划的融合对接,推动产城融合、县乡融合、乡村融合发展。今年,全市要确保落地飞地项目316个,确保实现落地飞地项目乡镇场街全覆盖。
(二)建立书记、市长亲自抓的“1+5”领导体制
“1”,即:把发展“飞地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市长亲自抓,常务副市长具体抓,组织部长负责督查考核,市委财经办、市财政局抓协调落实,“两办”督查部门抓督办。
“5”,即: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开发区常务副主任、乡镇主官、下派干部和村书记一起抓,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一体化招商,充分调动市县乡村四级干部抓“飞地经济”的积极性,形成了强大合力。
(三)建立完善5项推进机制
1.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机制。书记、市长每个月至少带队走出去招商一次,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在北京召开1次项目对接会,每年进行1次项目拉练、召开1次总结表彰大会。
2.县区党委、政府高频调度机制。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遇到重大问题书记、县长亲自抓。
3.财政部门牵头抓总机制。充分利用财政管理体制优势,加强对“分灶吃饭”和“飞地经济”的督促督导,实现二者融合发展、协同推进。
4.开发区服务保障机制。开发区与乡镇捆绑招商、一体化招商,从招商洽谈到签约落地开工,一起上手、合力推进,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5.乡村招商激励机制。出台“飞地经济”项目税收全额返还政策,乡镇向园区引进的项目建设期间及投产后10年内形成的税收全部返给引资乡镇,10年后乡镇与项目所在园区按5︰5比例分配。同时,将激励政策向村级延伸。
(四)建立书记、市长飞地“项目管家”制
完善项目“绿色通道”和“直通车”制度,对10亿元以上项目,书记、市长当“项目管家”,对5-10亿元项目,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当“项目管家”,以上率下,实现所有项目管家制度全覆盖。
(五)实行“五个一批”奖惩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制定“飞地经济”考核办法,对7个县区和176个乡镇场街进行大排名,较真叫板,坚决做到实绩突出的提拔一批、表彰一批,表现一般、工作不力的约谈一批、调整一批,失职渎职的查处一批。同时实行“黄红牌”制度,对一年没有落地飞地项目的乡镇主官亮“黄牌”,对两年没有落地飞地项目的乡镇主官亮“红牌”、调整岗位。
宋健:
感谢两位发言人的情况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大家在提问前先通报所代表新闻机构的名称。
人民网记者:
请省发展改革委介绍一下辽宁省“飞地经济”有哪些典型经验做法?
黄洋:
按照唐一军省长提出的“突出地域性,打好特色牌”工作要求,各市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色优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理念,不拘一格,发展多种“飞地经济”型式。
(一)沈阳市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新进展
一方面京沈合作委托管理取得新突破。沈阳市加快推进了铁西区、于洪区京沈对口合作产业园区共建。目前,铁西区将高标准建设沈阳中关村科技园,主要包括“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预计年底前揭牌运营,已有20家科技型企业签约入驻。于洪区已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属的亦庄国投有限公司进行了沟通对接,将建设沈阳京沈合作产业园。另一方面中韩合作取得新进展。浑南区与清华启迪、韩国首尔大学共同设立了“首尔-沈阳两国双园”中韩科技园,推动韩国科技企业到沈投资,清华启迪集团已赴韩国参加韩国创新周,进行园区招商对接项目20余项。
(二)大连市依托飞地模式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大连市依托与上海对口合作及对口帮扶朝阳市等工作机制,与上海市和朝阳市开展“飞地经济”合作试点。将飞地模式作为高端服务业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在主城区积极布局飞地楼宇,推动一批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飞地项目顺利落地和投产;在金普新区布局总面积9.74平方公里的小窑湾国际商务区飞地园区,主要发展总部经济、国际商务、特色金融、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万科商业综合体、中保函电子保函服务平台等总投资23亿元的服务业项目已经落地和开工建设。
(三)葫芦岛市以“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
葫芦岛市将发展“飞地经济”作为助推建昌县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在区位条件便利的葫芦岛经济开发区,专门拿出1500亩工业用地,建立“建昌脱贫攻坚飞地产业园”,助推建昌加快脱贫步伐。市县两级协同配合、积极招商,与浙江金磐经济开发区签订招商引资服务协议,由金磐智业公司负责招商引资、园区运营等工作。目前,已有7个项目落户产业园,总投资7.42亿元;其中6个项目已投产,总投资5.12亿元。
(四)铁岭市以“飞地经济”深化对口合作
铁岭市积极抓住对口合作机遇,主动与江苏省淮安市对接洽谈,以“飞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项目为主导产业,共同合作建设“淮安-铁岭”工业园。该项目是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共同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园区共建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 220亩。同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管委会+企业”发展模式,成立招商集团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铁岭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抓好“飞地”招商工作。全市落地飞地项目93个,签约总投资79.10亿元,落地项目乡镇覆盖率达到69.9%。
东北新闻网记者:
请问,朝阳市发展“飞地经济”工作能够取得当前的成效主要因素有哪些?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牛殿祥:
朝阳市“飞地经济”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因素是多方面的。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东北振兴战略,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辽西北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为朝阳飞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在中央和省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我们抢抓当前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京津冀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行了优化营商环境、县乡财政“分灶吃饭”等一系列改革,坚持制度先行,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激励考核,充分调动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举全市之力推动“飞地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园区高标准建设、产业高起点布局、项目高质量准入、招商高质量推进、合作高层次发展、服务高品质保障,坚定不移推进“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飞地经济”打造成为朝阳对外开放合作的主阵地和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辽宁日报记者:
请问省发展改革委,辽宁省出台了哪些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处长李勇:
一是出台政策支持。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支持范围、合作与分享机制及考评奖励办法。出台四类13项鼓励政策:一是省本级辽西北基建投资、交通专项投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项。二是省本级,各类中央预算内投资、涉农资金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支持产业建设4项。三是围填海存量指标、土地专项债券发行额度、用地指标等要素支持3项。四是简化用地审批、简化环评、允许保留原企业名称不变以及人才补助等服务政策4项。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政府2019年,安排3亿元“飞地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全省招商引资落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29个飞地项目建设;年底前,即将安排5亿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支持“飞地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招商引资工作突出的机构个人给予奖励。
记者:
请问朝阳市在发展“飞地经济”,持续调动乡镇抓招商、抓项目积极性方面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牛殿祥:
根据中央、省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近期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激励乡镇场街干部担当作为的指导意见》,重点出台了绩效奖励机制、提高工资和附加津补贴标准、向乡镇事业编干部发放交通补贴、建立市级奖励制度和村级激励政策等6项对乡镇、村的激励措施。通过这些激励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抓飞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宋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记者提问就进行到这里,请大家积极做好本场发布会新闻报道工作。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