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积极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今年累计减税降费金额107.6亿元,有效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建立“1+5+9”工作机制。成立1个领导小组、5个专项工作办公室、9个专项工作小组,实现统筹融合、资源共享、集约管理和配套保障。强化政策宣传。通过纳税人课堂和网络学堂,辅导67万余人次。定向推送信息5.39万条、发放资料10万份,接待咨询8万多人次,40多批次专家团队在办税服务厅值守服务。优化服务监管。全力打造“30分钟办税节秦”,调增即时办结业务34项,压缩办理时限业务35项,工商登记到首次申领发票时间压缩到3.5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缴税实现“即时办结、当天出证”。巩固降费政策成果。严格落实涉企“零收费”有关政策,编制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强化系统约束,杜绝乱收费。认真办理企业诉求,以发送保密信函方式,向501户企业征询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意见建议,提升工作质效
鞍山市大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取得明显成效。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政策扶持、搭建平台,培育一批、储备一批、上市一批,引导企业加快进入资本市场。七彩化学和亚世光电两家企业今年在深交所上市,5户企业申报上市,培育63家上市后备企业。现有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05家,累计融资628亿元。加强银企对接。召开银企对接会议10次,开展银企对接“三走进”活动7次,落实贷款金额48.89亿元。实施应急转贷。帮助企业协调转贷业务14笔,涉及金额11亿元。设立民营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为4家企业转贷1.96亿元,节省企业财务费用62万元。纡解民营上市公司困难。市政府成立帮困协调小组,设立17亿元规模的民营上市公司风险缓释基金,建立首购首用和创新补贴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问题。设立投资引导基金。组建鞍山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加强对全市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支持。
营口市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打出工业经济结构转型“组合拳”,工业质量和规模达到“双提升”。产业联盟抓重点。创新“平台+产业联盟”模式,推动打造镁制品、汽保设备、海蜇三大总部经济升级版。前三季度,铝制品、钢镁深加工等规上企业产值达121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83%。规模升级强引领。新兴产业“质”量”并进,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前三季度完成“个转企”672户、“小升规”76户,1户企业被评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企业被评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显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激活内生动力,R&D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规模列全省第2位,2个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嘉晨集团超纯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企业帮扶全覆盖。统一规划、责任分明,构建一站式、无死角、管家制的帮扶体系,打通政府服务与企业发展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铁岭市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建立完善政策扶持、资金奖励、基础建设和工作机制,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政策引导。印发深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奖励办法,编印信贷产品手册,组织企业融资、企业上市等培训10余次,调动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企业。开展精准融资对接,组织融资需求项目调查和“千人帮千企”摸底,收集115户融资需求企业、14户龙卷风受灾企业、32个扶贫项目信息,组织企业挂牌上市对接、保险产品对接、金融扶贫对接等活动20余次,达成合作意向99亿元,为11户企业授信2.8亿元。开辟企业融资渠道,筛选21户上市后备企业进行梯次培育,持续跟进服务毕托巴、鑫众科技等企业上市进程。把引进银行、保险等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作为金融招商重点,中国太平财险、融盛财险获批筹建,积极推荐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与省担保集团成功签订合作协议。
葫芦岛市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大力开展“百亿送贷行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大力开展“送贷进企业”“送贷进市场”送贷进乡村”“送贷进乡村”活动,组织召开恳谈会、产品推介会37次,银企对接会10次,银市对接会27次,搭建融资桥梁。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百亿送贷行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政府部门与银行双方职责任务,实行月统计报表制度,定期分析解决问题。务求工作实效。政银联动开发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实现融资无缝对接,已为2682户市场主体投放贷款总额9.1亿元,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目标,投放贷款数额列全省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