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通报辽宁省2019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相关情况。辽宁省统计局副局长王洪奇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2019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4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好于去年同期(5.1%)和去年全年(5.7%),居东北三省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0%,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4%,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达到6.1%,辽宁经济运行呈良态
从总体看,我省GDP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在5%以上,今年一季度达到6.1%,延续了2017年以来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是从产业看,二三产业的拉动力提升。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17个百分点。
二是从需求看,内外需求同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新开工建设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增多。市场零售额方面,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稳定增长。进出口方面,进出口增速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并高于全国进出口增速1.2个百分点。
三是从收入看,财政、企业、居民三大主体收入稳步提升。从财政收入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主要税种增长较好,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2.1%和10.4%。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看,收入规模不断扩大,1-2月增长9.4%,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1个百分点。从居民收入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加快了3.3个和0.2个百分点。
四是从先行指标看,表现较好。从金融贷款看,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同比提高了2.4个百分点。从货物周转量看,铁路和水路货物周转量同比由降转增。这主要是受京沈高铁朝阳、阜新线路开通以及大型油轮航次增多等有利因素影响。从用电量看,工业用电量稳定,增长4.2%。从价格看,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CPI同比上涨1.0%。
工业生产增势较好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应对大宗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不断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不断巩固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优势。
一是从趋势看,工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1-2月和1-3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0个和2.5个百分点。
二是从行业看,支柱产业增长加快。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增加值增速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0.5个、0.1个和0.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
三是从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快速增长。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6.4%,较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4个百分点。
服务业运行稳中有升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服务业在巩固去年趋势的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强的的支撑作用。一季度,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4%,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一是商务服务和科技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快。1-2月,全省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8%,研究和试验发展业营业收入增长60%,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7%。
二是邮政、电信、教育、体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邮政和电信业较快增长,其中快递件数同比增长14.1%,4G电话用户增长7.3%。教育、体育、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1-2月的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2%、17.2%和26.4%。
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趋势较好。1-2月,全省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9%。
总体来看,全省经济运行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符合预期,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实现了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