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省交投集团下属交通规划设计院圆满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2月中旬,本钢集团首次试轧成功厚度为0.1mm的宽幅SUS304钢种;3月,时代万恒高端定位电池生产成功并实现达产……开年首季,我省国有企业好消息不断。
“截至3月末,全省25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4%,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也分别同比增长10.4%和14%。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7个月保持双增长,利润增幅高于营收增幅,表明省属企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色’十足的成绩单,是国有企业强力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实的结果,也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的标志。”
混合所有制改革提质提速
作为国企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今年以来,我省国企坚持市场化手段,以增量为主,加快混改提质提速步伐。一季度末,省属企业有4户子企业完成混改,至此,25户省属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已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相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有428户,混改企业比例达51.26%。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与各类资本的融合发展,是我省国企在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效之一。”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3月初,省国资委在国内各大产权交易所公开推介52个混改项目,与此同时,集团层面的混改也得到有效推进。一季度末,本钢集团混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与潜在意向投资者就股权设置等核心问题进入深入洽谈阶段;城乡建设集团混改预案已经获批;环保集团、工程咨询集团等新组建集团混改工作力度加大。
“吸引省内外民企、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改革,辽宁国企的步伐将越来越快。”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场化经营机制正在完善
一季度,省属企业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8.83%,人工成本利润率同比增长7.99%。“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为国企经济运行取得的良好态势奠定了基础。”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发展新动能得到激发,市场竞争力更强。”
为了推进国企经营机制的转变,省国资委组织各省属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本钢集团通过“四定”,管理人员削减了15.03%;阜矿集团压缩管理层级,总部管理人员由337人减少至68人;水资源集团优化与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结构;辽勤集团建立绩效薪酬与个人业绩、企业效益紧密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和超额利润奖制度。
能上能下、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4岁的马子蔚,原为辽勤集团旗下辽宁会馆后勤部监控员,今年竞聘成为考核指标压力较大的会议部经理,在超额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收入增加了将近一倍。
与此同时,一季度,省属国企规范董事会建设、外部董事委派、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方案也已形成。
“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将不断激发出国企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认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一季度,我省国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
3月末,省属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2月末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企业带息负债总额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下降趋势,“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按可比口径下降0.6个百分点。
“这表明,国企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工作都得到扎实推进。”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此外,今年以来,省国资委继续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工作。截至3月底,东北特钢、营口港等企业签订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1100多亿元,落实到位资金820亿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还加快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为国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3月末,大连、盘锦地方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圆满完成,营口基本完成。抚矿等能源控股集团所属二级企业基本完成企业性质界定,职工身份认定率达到96.39%。截至3月末,完成3户国有“僵尸企业”处置任务。
市场化经营机制正在完善
一季度,省属企业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8.83%,人工成本利润率同比增长7.99%。“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为国企经济运行取得的良好态势奠定了基础。”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发展新动能得到激发,市场竞争力更强。”
为了推进国企经营机制的转变,省国资委组织各省属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本钢集团通过“四定”,管理人员削减了15.03%;阜矿集团压缩管理层级,总部管理人员由337人减少至68人;水资源集团优化与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结构;辽勤集团建立绩效薪酬与个人业绩、企业效益紧密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和超额利润奖制度。
能上能下、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4岁的马子蔚,原为辽勤集团旗下辽宁会馆后勤部监控员,今年竞聘成为考核指标压力较大的会议部经理,在超额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收入增加了将近一倍。
与此同时,一季度,省属国企规范董事会建设、外部董事委派、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方案也已形成。
“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将不断激发出国企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认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一季度,我省国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
3月末,省属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2月末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企业带息负债总额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下降趋势,“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按可比口径下降0.6个百分点。
“这表明,国企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工作都得到扎实推进。”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此外,今年以来,省国资委继续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工作。截至3月底,东北特钢、营口港等企业签订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1100多亿元,落实到位资金820亿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还加快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为国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3月末,大连、盘锦地方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圆满完成,营口基本完成。抚矿等能源控股集团所属二级企业基本完成企业性质界定,职工身份认定率达到96.39%。截至3月末,完成3户国有“僵尸企业”处置任务。